极目新闻通讯员 金煦
男子肝脏上的巨大肿瘤,压迫了周围的重要血管、脏器,周围还布满血管,破裂出血风险极高。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专家“出手”,历时5个小时手术,完整切除的肿瘤重达1.62公斤,与术前三维重建体积吻合,重量甚至超过正常成人的肝脏。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胡少勃副教授团队与黄先生合影
41岁的黄先生(化姓)家住河南信阳,是家中的顶梁柱。此前,他因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明显下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肝右叶发现一个直径约19厘米的巨大肿块,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这一诊断,对黄先生一家无疑是晴天霹雳。
今年6月,黄先生转至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介入科。通过磁共振检查,梁惠民教授发现患者病情复杂,肝右叶巨大肿瘤压迫门脉右支、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血供极其丰富,且已突出于肝表面,周围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由于肿瘤血供来源复杂,介入治疗效果受限;加之肿瘤破裂出血风险极高,介入科邀请该院肝胆外科副教授胡少勃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的可能性。
展开剩余72%三维重建图,红色箭头示肿瘤(前面观)
三维重建图,红色箭头示肿瘤(后面观)
胡少勃研判后表示,尽管肿瘤巨大,但未侵犯血管形成癌栓,也没有肝内外转移,根据我国肝癌分期标准属于Ib期(早期)。经估算,患者剩余肝脏体积尚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但患者有20余年的乙肝“大三阳”(HBeAg阳性)病史,没有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且十多年来一直抽烟、饮酒,但好在乙肝病毒滴度不高,经抗病毒治疗后短期内可显著下降。胡少勃团队判断,肝脏再生能力强,手术切除病灶后有望获得良好效果,并为剩余肝脏再生留出空间,黄先生随即转入肝胆外科。
通过三维重建分析,切除肿瘤及部分周边肝组织后,剩余肝的体积约占标准肝体积的50%,符合安全手术切除的条件。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胡少勃团队为黄先生进行了手术。
术中发现,肿瘤血供异常丰富,周围布满怒张的血管。团队首先逐一结扎离断肿瘤侧枝血管,扫清“外围火力点”;再小心翼翼游离肿瘤与周围韧带,避免因牵拉挤压导致肿瘤“爆炸”。术中B超确认边界后,团队进行肝实质离断。
手术最大难点在于处理被巨大肿瘤推移变形的第一、二、三肝门,操作空间极为受限。历时5个小时,团队最终完整切除肿瘤,重达1.62公斤,与术前三维重建体积吻合,甚至超过正常成人的肝脏重量。
术后第1天,监测显示总胆红素升高至50μmol/L(正常<2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5.4秒(提示凝血功能明显受损)、白蛋白降至29.3g/L(正常为35-55g/L)。胡少勃团队立即启动针对性支持治疗,贯彻快速康复理念,保护脏器功能、稳定内环境、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术后第2天,胆红素开始回落,一周内接近正常,其他异常指标也迅速改善。术后第9天,黄先生康复出院。
术后一个月复查显示,肝脏内未见病灶,肿瘤被清除,各项血液指标恢复正常。除体力稍弱外,黄先生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术后一月复查的CT影像
胡少勃表示,肝癌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不明显,黄先生因肿瘤巨大压迫十二指肠和结肠,才出现消化道症状。强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可迅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损伤,有效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感染者应尽早规范治疗。目前我国肝胆外科已进入精准切除时代,对于无显著肝硬化的患者,只要剩余肝体积超过标准肝体积的40%,即可安全实施大范围肝切除。黄先生剩余肝体积约50%,是其恢复较快的关键。
专家提醒,肝功能良好、无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的单个巨大肝癌(Ib期),其预后与小肝癌(Ia期)相似,积极手术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效果和长期无复发生存。
(来源:极目新闻)
发布于:湖北省股票按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