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叮咚,文心璀璨。一曲诗词的和鸣,在光阴的鎏金岁月里,静静回响,似晨钟穿透雾霭。第四届“盛世长歌”中华诗词创作大赛自2025年5月开始,共收到全国的诗词家创作2000余首。
历经 40 多天的激烈角逐,本届诗词大赛决赛排名已尘埃落定。现将排名公布如下,稍候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祝参赛者能再创佳绩!
状元奖:江鹏
榜眼奖:雷达
探花奖:罗鸿皋
一等奖:淯水之子、杨付江
二等奖:吴蜀潇湘、邓淙、丑石、刘红平、王志保
三等奖:谢延臣、任洪、田茂鹏、何明、笑言、何芒江、沈晓霞、方利民、李相楼、毛发、李高刚、赵晓斐、卓建芳、常翠梅、王公兵、张自贤、冯晓平、郭永茂、吕玫、陈东卿
展开剩余90%优秀奖:高树玉、许国胜、胡宗凯、冯国颖、刘明奎、朱定长、何建华、戴树森、左希久、吴成宪、林秉洲、魏定田、胡继世、金庆总、吕忠平、高雅茹、马忠、王彦青、刘松民、冯娟萍、张文祥、白天德、张成法、刘俊霞、梁红卫、蔡跃祖、杨志民、唐志生、连凤廷、張连国、张益龙、郭松清、决艳华、于建坤、索玉玲、刘芝顺、丁力、袁文荣、徐邦泽、朱先贵、张华讧、彭传运、譚家典、魏文长、史公良、陆彩娥、李荣坤、张东良、董新永、史立平、钟惠、李本录、陈健权、陈宏鑫、赵国才、张百银、乔文豪、杨玉彬、朱铁茜、问问
1、江鹏
江鹏,60年代生于江苏南京。手挡风沙,举伞红尘;步履蹒跚,笔耕不辍。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体裁创作千余篇。其文简洁生动,情感细腻,尤擅古诗词,创新实践中赋予古典新生命。《四季风》、《六朝曲》、《八荒吟》等词牌,备受读者赞誉。
2、雷达
雷达:湖北宜昌市人,党员,退休英语教师。宜昌市首届最美家庭“书香家庭”获得者,一生热爱公益事业,参与撰写“大学英语习题全解”、“自主学,创新练”、“学习的艺术”、“英语一本通”、“三游洞研学基地研学课程及实施流程”等多本专业书籍,在“大学英语”、“三峡文学”、“英语周报”、“写作”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
3、罗鸿皋
罗鸿皋,1964 年出生,籍贯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祖籍四川宜宾,现居四川宜宾翠屏区。
毕业于四川西昌农学院,国家一级烹饪师,传统川菜研究与传承者,专注红豆杉种植研究 16 年。
坚持每日文学创作,热爱书法,以烹饪为技、文学为伴,深耕自然与文化领域。
4、淯水之子
淯水之子,本名:赵朝云,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陈庄村人士;七O后民间文学爱好者,作品多以豪放派风格呈现,枫雅汇诗社会员,中华龙韵诗社副社长。
文字出笔端,真情润心田
诗观:
遵古搏新,与时俱进
5、杨付江
杨付江,职业农民,对语言类作品有点研究,作品有相声《振兴之路》,快板《家乡巨变》、大型音乐朗读史诗《中国梦》等。
6、吴蜀潇湘
吴成,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从小酷爱文学,受中学时代秦晋老师的特意栽培和指导,文学功底初具底蕴。
后因家父病逝,被迫辍学外出打拼。并于2000年在《南国诗报》发表首篇作品(散文)《驿站》,2003年6月在《巴中广播电视报》发表短篇小说《粉红色的爱》,人物专访《人民的好公仆__记元山信用社张主任》。
本人创作了许多诗词,均由自己保存收藏未寄发。
7、邓淙
邓淙,男,汉族,1941年生于云南省昭通县(现为昭通市昭阳区)。1963年于云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曾在内蒙古包头矿务局教育科,任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包头矿务局函授站高等数学课教师。1976年调云南省昭通地区三中,任高中数学教师。1981年调昭通师专数学系,讲授常微分方程、概率论等课程。1987年评为副教接,1995年晋升教授。发表数学论文20多篇。1996年获“云南教育基金奖”,2000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三等奖)。1998年评为昭通地区优秀教师。2001年退休。业余爱好天文学、古今诗词。
8、丑石
丑石,北京市人,1952年出生,1968年初中毕业,1969年应征入伍,在北部边防部队服役。退役后在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至今,已退休。
爱好文学、书画,偶尔写些小文、小诗。
9、刘红平
刘红平,男,大学毕业后国企工作时期曾任水厂厂长和水质监测站站长。
2000年10月至2009年3月,停薪留职下海在沿海工作,曾经在不同行业不同体制的企业中担任过生产和营销的高层管理工作。
200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国外(非洲)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工作单位是央企在西非的全资子公司(主要工作在马里和几内亚)。
2023年自常德市自来水总公司退休。
诗词创作:在国外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进行现代散文诗和格律诗和词的创作。
10、王志保
王志保,男,安徽省芜湖市税务局退休员工。1939年生于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毕业于漕川小学、含山县初级中学、芜湖师范学校和芜湖夜大学。1959年参加工作,当过兵,任过教 ,从事过干部与人事工作。
从初中开始练习写作诗歌或散文,发表于《芜湖日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安徽文学》《江淮文艺》和《大江》等报刊。
退休后开始练习写格律诗。主张现代人写格律诗要“古为今用。借用古人的格律范式,写现代人的生活,抒现代人的情感。力求把古代诗词构思上的精、巧、准,和锤炼字、词、句的功夫与力道,运用到现代人的诗词创作当中。避免落入平庸酸涩和迂腐。”
11、谢延臣
谢延臣,男,1995年生,大专文化,参加过山东省值机关迎二十大召开文学作品比赛获一等奖。
发布于:福建省股票按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